-
【德阳招商】第二届四川装备智造国际博览会德阳开幕 聚焦数智赋能产业升级
由德阳市人民政府、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主办的第二届四川装备智造国际博览会在德阳高新区航展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博览会以“创新驱动数智赋能”为主题,吸引中国、德国、美国、日本、韩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家知名企业参展,通过展示智能制造产业最新科技成果及产业应用,搭建全球装备制造领域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产业升级与招商引资。 (一)以主题引领产业方向,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本届博览会围绕“创新驱动数智赋能”主题,集中展示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应用成果。参展企业涵盖高端装备制造、工业自动化、数字孪生、智能检测等多个领域,通过实物展示、互动体验、技术研讨等形式,呈现装备制造业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的最新进展。来自全球的政、产、学、研各界人士通过展会开展深度交流,探讨产业发展趋势,为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凝聚共识。 (二)依托产业基础优势,彰显德阳“重装之都”实力。德阳作为西南重要工业城市,拥有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市等多项称号。近年来,德阳持续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形成了以清洁能源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为核心的产业体系。本届博览会的举办,进一步凸显了德阳在装备制造领域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为当地吸引优质项目、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举办百强发布会,为行业发展提供指引。博览会期间,由中国工业机械联合会主办的百强发布会同步举行。该发布会以机械工业及汽车工业相关企业上一年度行业发展情况为依据,发布了中国机械工业百强、汽车工业整车二十强、零部件三十强企业名单。发布会通过总结机械工业发展成绩与经验,分析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围绕“创新驱动、高端引领、智能转型、基础支撑”的发展思路,探讨大型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路径与策略,为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权威参考和实践指引。 作为西部地区装备制造领域的重要展会,第二届四川装备智造国际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球装备制造企业搭建了展示与合作的平台,也为德阳深化产业优势、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推动招商引资注入了新动能,助力四川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2025-07-24
-
【宜宾招商】宜宾综保区首批企业3月底投产 开放型经济建设提速
宜宾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招商引资成果显著。记者从宜宾市商务局获悉,26家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企业已签订入区协议,首批入驻企业预计3月底前投产运营,标志着当地开放型经济建设进入新阶段。目前,宜宾综保区设立请示已由四川省政府呈报国务院待批,将为区域产业升级和对外贸易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申建进程有序推进,产业集群初步形成。2018年,宜宾港正式获批国家临时开放口岸,为综保区申建奠定重要基础。此后,当地以口岸功能为依托,加快完善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推动综保区申建稳步向前。通过精准招商,已吸引26家企业签订入区协议,涵盖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等领域,首批投产企业将重点发展智能终端、新材料等产业,利用综保区政策优势开展研发、生产、仓储等业务,助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二)物流体系日趋完善,发展支撑持续增强。为保障综保区及开放型经济发展需求,宜宾市着力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通过争取省级物流专项资金、安排市级配套资金,支持临港国际物流园、菜坝城乡物流园、象鼻公铁物流园、长江上游成宜国际物流港等项目建设。目前,传化公路港一期仓储中心、兴文现代综合公路港一期等项目已建成投用,“一核、两园区、三中心、十城乡配送中心、N个服务站”的多层次物流节点体系初步形成,实现物流资源高效整合。同时,通过开行集装箱海铁联运测试班列和货运专线,打通了四川省陆路运输距离最近的出海通道,提升了货物运输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三)平台创新赋能发展,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宜宾市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深化制度创新,为综保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成为四川省首个协同改革先行区,在智能终端产业出口退税资金池等方面形成15项制度创新成果,获得四川省自贸办高度认可。这些创新举措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提升了贸易便利化水平,为入驻企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助力企业在综保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07-24
-
【宜宾招商】宜宾经济增速领跑全省 高端产业动能强劲
一季度,宜宾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增速位居四川省首位,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智能终端、轨道交通等高端产业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引擎。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多项指标全省领先的态势,为全年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主要经济指标全省领先 宜宾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四川省平均水平,规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均列全省第一。建筑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省第三,八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增加值增长近两成,其中智能终端产业增速超70%,成为工业增长的关键支撑。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以智能终端、汽车制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快速扩张,推动工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速落地,与传统优势产业形成协同发展格局。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步提升,现代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增速明显。 三、创新驱动成效显现 宜宾通过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持续扩大。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增加,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政策协同效应释放 围绕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目标,宜宾实施专项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取得实效。减税降费、金融扶持等组合拳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民间投资增速保持高位运行。 当前,宜宾经济呈现速度与质量并进的良好态势,下一步将聚焦重点领域改革突破,巩固提升产业链竞争力,确保全年经济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2025-07-24
-
【成都招商】成都设立百亿级文创产业基金 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强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支撑,优化产业生态,成都市于近年设立文创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这是中西部地区首只百亿级文创产业基金。基金通过创新架构撬动社会资本,聚焦重点领域,为成都文创产业招商引资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基金设立基于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近年来,成都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吸纳就业的关键领域。2017年,成都文创产业从业人员数量、营业收入、增加值等核心指标均实现显著增长,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一定水平,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产业规模和发展质量同步提升,为基金设立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市场环境。 二、创新采用“母基金+子基金群”架构提升资金效能。该基金在运作模式上采用“母基金+子基金群”的架构设计,首期母基金规模约25亿元。资金主要投向包括参与设立子基金,同时预留部分比例资金用于直接投资优质项目。通过这种架构,能够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引领作用和杠杆效应,预计可撬动近100亿元规模的社会资本投入文创产业领域,形成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协同支持文创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三、聚焦本地发展与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基金立足成都、服务成都,在投资方向上重点支持两类项目:一是成都文商旅体融合发展项目,推动文化、商业、旅游、体育等产业要素深度融合;二是从外地引进、在成都落地设立分支机构的项目,强化招商引资成效,吸引优质文创资源集聚。在产业赛道上,紧密围绕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确定的传媒影视、创意设计、文体旅游、音乐艺术、会展广告等八大重点领域,确保资金投向符合文创产业核心属性,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构建文创金融平台助力产业生态升级。作为专门服务文创产业的投资基金,其设立旨在为成都文创产业发展搭建优质文创金融平台。通过资本纽带,基金将促进文创企业与金融资源、产业资源的有效对接,缓解文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基金的运作将推动文创产业资源整合,加速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助力成都进一步巩固西部文创中心地位,为中西部地区文创产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成都经验”。
2025-07-23
-
【成都招商】中欧“丝路电商”政企对话会深化跨境合作新机遇
为落实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纲要,推动“一带一路”电子商务领域合作,一场聚焦跨境电商发展的政企对话会在成都举行。会议旨在通过招商引资促进地方经济对接,搭建中欧企业合作平台,来自多个中东欧国家驻华机构、国内电商企业及学术界的代表共同探讨了跨境电商新模式与市场机遇。 一、会议背景与核心议题 此次对话会是第九届“成都数字娱乐文化周”的重要配套活动,由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与四川省商务厅联合主办。会议围绕《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达佩斯纲要》和《索非亚纲要》的落实,重点讨论如何通过“丝路电商”深化中欧数字贸易合作,优化跨境物流、支付结算等环节,并探索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路径。 二、中东欧国家市场机遇与政策支持 比利时、匈牙利、拉脱维亚等国家驻华代表详细介绍了本国电商发展现状与政策环境。例如,匈牙利提出其物流枢纽优势,塞尔维亚强调农产品跨境出口潜力,爱沙尼亚则分享了数字政务对电商的赋能经验。多国明确表示欢迎中国企业通过直接投资或平台合作拓展市场,并承诺提供税收优惠与合规指导。 三、中国企业实践与创新案例 国内头部电商平台、技术服务商及行业协会代表分享了跨境业务经验,包括中东欧特色商品进口、海外仓布局、本土化营销等实践。部分企业提出希望与中东欧伙伴在云计算、电子支付等领域开展技术合作,波兰罗兹省和比利时布鲁塞尔政府代表对此回应了具体支持措施。 四、政企协同推动合作落地 会议设置了专项对接环节,促成企业间多项合作意向。商务部与会人员强调,将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商综试区政策,推动国际规则对接;成都市商务局介绍了本地鼓励跨境电商发展的配套措施,如通关便利化试点和人才培训计划。 五、学术与产业研究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学者分析了中欧电商互补性,指出中东欧消费者对中国电子产品和家居用品需求旺盛,而中国市场的肉类、酒类进口潜力有待释放。欧盟中国联合创新中心提出建立联合实验室,助力标准互认。 此次对话会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享与务实对接,强化了中欧在“丝路电商”领域的互信,为后续企业合作与地方招商引资提供了可操作的框架。成都作为西部电商枢纽的城市功能进一步凸显,会议成果预计将纳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下的专项工作计划。
2025-07-23
-
【成都招商】成都聚力打造大数据产业集聚区 构建西部数都发展新格局
为抢抓全球大数据产业发展机遇,成都正以建设“西部数都”为核心目标,通过重点培育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强化招商引资、完善产业生态等举措,推动大数据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助力打造全国大数据治理创新领先城市和国际化市场集散中心。 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进集聚区错位发展。2020年,成都印发相关工作方案,明确重点培育3至5个大数据产业集聚区。此后,成都结合各区域资源禀赋,推动集聚区差异化发展:高新区聚焦大数据核心技术研发与企业总部集聚,已形成涵盖数据存储、算法研发的产业集群;武侯区依托科教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大数据应用场景创新;天府新区则着力建设国家级数据中心集群,提升数据存储和算力支撑能力。各集聚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逐步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二、夯实基础设施支撑,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成都持续加强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西部(成都)科学城超算中心建成投用,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算力支撑;同时,推进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覆盖,提升数据传输效率。在数据流通方面,成都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2022年,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新增多个领域数据集,涵盖交通、医疗、环保等,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数据资源。此外,成都探索建立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支持数据交易平台建设,推动数据合规有序流通,激发数据要素价值。 三、强化产业生态构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成都将招商引资与本土企业培育相结合,一方面,主动对接国内外大数据龙头企业,吸引其在蓉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扶持、融资支持等方式,培育本土中小微企业成长。2023年,一批专注于大数据应用的企业实现营收快速增长,形成“龙头引领、中小企业协同”的发展格局。同时,成都加强人才引育,出台专项政策吸引顶尖大数据人才,建设高校实训基地和产业学院,扩大从业人员规模,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四、深化融合应用创新,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围绕“优政、兴业、惠民”方向,成都推动大数据在各领域的深度应用。在政务服务领域,2022年,智慧政务平台整合多部门数据,实现多项高频事项“一网通办”,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在产业领域,工业大数据平台助力制造企业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在民生领域,智慧交通系统通过数据分析优化信号配时,缓解高峰拥堵;智慧医疗平台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共享,方便群众就医。这些应用不仅提升了城市治理能力,也让市民切实感受到大数据带来的便利。
2025-07-23
-
【德阳招商】德阳发放稳岗返还资金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德阳市积极落实招商引资和稳就业政策,通过快速拨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德阳市首批稳岗返还资金已发放至符合条件的企业,惠及数百家企业和数万名职工,有效发挥了失业保险稳岗促就业的作用。 一、政策快速落地缓解企业压力 德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迅速响应上级部署,按照“先预拨,后清算”的原则,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安排专项资金,分批次拨付给符合条件的企业。首批资金已通过经办银行发放到位,后续批次正在加快审核中。此举旨在纾解企业困难,特别是帮助中小企业稳定岗位,确保就业形势总体平稳。 二、简化流程提升服务效率 德阳市及各县(市、区)就业服务管理机构优化申报流程,通过线上办理、容缺受理等方式,减少企业提交材料的负担。对于申报资料不全的企业,允许后期补交,确保政策红利尽快释放。同时,相关部门主动筛选符合条件的参保企业,指导其高效完成申报,缩短审批时间。 三、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在首批发放的稳岗返还资金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九成,体现了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的倾斜支持。这些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也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群体。通过稳岗返还资金,企业可用于缴纳社保、开展培训等,进一步稳定职工队伍,增强发展信心。 四、多措并举确保政策实效 德阳市将继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扩大企业知晓率,并加快后续批次的资金审核与拨付。同时,相关部门将动态跟踪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为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岗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2025-07-23
-
【四川招商】四川省科技计划高新区高质量发展项目申报工作启动
为提升中国牙谷口腔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口腔装备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四川省科技厅对资阳高新区相关技术研发给予定向支持,相关申报通知已正式发布。此举将进一步优化区域创新生态,助力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 (一)项目设立背景与支持方向。四川省科技计划是推动全省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高新区高质量发展项目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四川省科技厅高新处牵头负责,旨在支持省级以上高新区优势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开展科技创新。2020年,该项目定向支持资阳高新区口腔装备材料领域技术研发创新,这是基于资阳高新区在口腔装备材料产业方面的基础优势和发展潜力,通过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项目申报具体要求。项目支持范围明确为口腔装备材料领域技术研发,申报主体需为园区口腔企业,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项目支持经费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实施周期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申报流程包括多个环节,企业需先书面提出申报函,简要说明科研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任务目标及研发组织有关情况等;随后按照省厅要求准备项目申报材料并报送相关部门;经初步评审确定实施单位后,由管委会出具推荐报告报上级科技部门审核。申报材料需符合省科技厅相关要求,申报指南可通过科技厅网站查阅。 (三)工作组织与保障措施。资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次项目申报的组织协调工作,高新区科技经济局具体承担材料接收、初步评审组织等任务。为确保项目申报质量,高新区科技经济局将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初步评审,从技术创新性、市场前景、实施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项目报高新区管委会确定实施单位。管委会将严格按照程序出具推荐报告,确保申报工作规范有序推进。同时,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产学研联合提升项目研发水平和产业化能力,为口腔装备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5-07-23
-
【成都招商】成都市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助力绿色交通发展
为规范新能源汽车市级补贴资金使用管理,促进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成都市近期发布《成都市新能源汽车市级补贴实施细则》,明确通过招商引资与政策扶持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该政策聚焦消费者购置需求,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旨在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激励体系。 一、政策适用范围与期限 根据细则,补贴政策覆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成都市注册登记的新能源汽车,其中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适用期延长至2019年底。政策明确排除财政资金购车的机关单位及国有企业,重点支持个人和民营市场主体参与绿色消费。 二、补贴标准与车型要求 符合条件的车辆需列入工信部推荐目录且已获中央财政补贴,包括纯电动、插电混动及燃料电池汽车三类。市级补贴按中央补贴额的50%配套,通过"销售端直扣"方式兑现,消费者购车时直接享受抵扣优惠,企业后续凭申报材料申请资金拨付。 三、企业申报流程规范 成都市本地生产企业可直接申报补贴,外地企业需设立子公司或委托本地经销商提交材料。所有补贴资金统一拨付至企业账户,强化资金监管链条。政策特别强调对车辆注册登记、中央补贴到位等环节的审核要求,确保政策精准落地。 四、产业促进与环保协同 该政策实施期间,成都市同步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电池回收体系建设。通过补贴政策与配套措施联动,既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又推动形成"生产-销售-使用-回收"产业闭环,为城市交通领域碳减排提供制度保障。 此次政策出台标志着成都市新能源汽车推广进入制度化阶段,通过财政杠杆引导市场资源配置,为全国城市新能源交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2025-07-23
-
【巴中招商】巴中市举办电子信息行业产销对接会助力产业集群发展
为深化招商引资工作,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链协同发展,巴中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组织召开了全市电子信息行业产销对接座谈会。会议聚焦企业协作配套与产销衔接,旨在通过搭建交流平台,促进重点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一步巩固巴中市电子信息产业上升态势,为区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会议背景与产业基础 巴中市将电子信息产业列为四大新型工业重点培育方向之一。近年来,巴中市通过政策引导、园区建设等措施,逐步形成以永润欣科技、显石电子、罡正电子等企业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此次座谈会是巴中市经信系统响应企业需求、优化产业生态的具体实践,符合四川省关于"强链补链"的工业发展部署。 二、会议主要内容与成果 1.企业供需对接 参会企业围绕产品技术能力、原材料采购需求展开交流。例如,部分企业提出对精密电子元器件的配套需求,而具备相关生产能力的企业现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会议促成上下游企业发现十余项潜在协作机会,涵盖电路板生产、电子封装材料等领域。 2.行业共识达成 与会企业普遍认为,此类对接会有效打破信息壁垒,有助于构建本地化供应链体系。多家企业建议建立季度性交流机制,通过常态化平台降低采购成本,提升产业链韧性。 三、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巴中市经信局明确将采取三项措施: 1.定期组织分领域专场对接会,细化产业协作颗粒度; 2.联合金融机构开发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缓解配套企业资金压力; 3.参照《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培育方案》,制定巴中市专项扶持政策,重点培育5G组件、新型显示等细分领域。 四、产业前景与区域影响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巴中市电子信息产业近三年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此次会议形成的协作机制,预计可推动本地配套率提升20个百分点。该举措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子信息产业规划形成联动,有助于巴中市承接区域产业转移,打造特色电子信息配套基地。 五、后续工作安排 巴中市计划在年内实施"三个一"行动:开展一次全产业链调研、组建一个企业技术联盟、举办一场跨区域产业推介会。这些行动将进一步巩固座谈会成果,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巴中市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25-07-23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